淺談心理治療的架構 (一)
     
  楊孟達身心精神科 潘明宜醫師

常常有人在討論心理治療的架構。何謂架構呢?其實一旦決定開始治療之後,治療師就會跟被治療者(以下簡稱個案)討論攸關治療的各種事宜;包括治療的頻率、時間、地點、費用等等,可能也會說明一些個案聽起來像是規則或是規定的事宜。

簡單來講,心理治療的架構分為內在與外在的架構。外在架構包括以上所提的有關治療開展的固定時間與空間、費用等等,內在架構則是個案在開始進入心理治療與之後的過程中所感受到的許多細節。這些在個案方所感受到的關於治療師的許多堅持與龜毛,其實往往跟所謂的心理治療的內在架構有關。

心理治療的架構的目的是要讓治療能夠在時間的進行下發揮它的作用。首先要讓治療與日常生活分開,讓治療是「日常生活以外的時間」,讓個案與治療者進入獨特的人際對話空間。個案在所同意的時間與空間下固定規律地與治療者會面與互動,但是個案很清楚地感覺這樣的時間與日常生活裡的活動似乎大不相同。在進入治療室之後,他被非語言的氛圍鼓勵其儘量想說什麼就說什麼,而時間一到,在治療師的提醒下,個案離開診療室繼續他的日常生活。當這樣的循環規律地進行一段時間之後,心理治療成為個案現實生活與非現實之間的一種特殊獨特的人際空間,而這樣的人際空間的存在有賴於心理治療的外在與內在架構。

這些架構對於個案來說,形成了許多的界線與限制。想當然而,這些界線與規則自然會在治療關係裡造成許多的影響與反應,包括語言的與非語言的,例如行動。也可以說,架構讓心理治療的場域能夠涵容個案對於治療師的想像與投射,進而讓治療師能夠在這樣的場域與個案工作。白話一點的說法是雙方藉由心理治療的架構獲得安全感。在架構底下,個案逐漸形成對治療師的信任,逐漸能夠對治療師說出極為私人的想法、情感、與想像。而這些是個案對於其他大多數人說不出口,恐怕也很難對自己承認的事情。唯有這樣,治療師才有機會成為所謂「足夠好的照顧者」。


 
回上一頁
 

服務電話:(02)2308-8878 (請現場掛號) 診所初診限號,視當日看診人數、病人與醫師狀況等,謝謝您的配合!
    診所地址:台北市萬華區和平西路三段142號1樓 (龍山寺捷運站1號出口對面)
    前往 健保局   © 2008-2023 WanHua Psychiatric Clinic. All rights reserved.